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

思想.行動.司馬遼太郎

     最近,因為論文最終作業的關係,告別台南、台灣政治界的漫天硝煙,回到了日本。日本現在正是正式進入寒冬之際,和台灣不同的,由於室內到處都有暖氣,所以偶爾出門吹吹寒風,反而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。


   四季分明的日本,在不同的季節都有讓人享受的不同寶藏。冬天的鮮蚵、草莓、亦竹最喜歡的滑雪(雖然最近一直被論文所苦,已經三年多沒去了),夏天的水蜜桃、煙火大會等等。四季的分明,直接構建了日本人的豐富感受性。


   說起來,亦竹是比較喜歡冬天的。喜歡那種因為寒冷而待在室內時一個人的隔離感,或是和其他人在一起時的共同感、安心感。不過,四季如春的台南,亦竹也同樣地喜歡那種無所事事的悠閒。善感的日本鄉間冬季和南國古都,雖然季節感全然不同,但相同的是那分帶有自省的優雅。


   熱帶台南的人們常讓日本人羨慕不已,因為整年適於人居的氣候,所以不知道疲勞、不管遇到任何的困難都能永遠保持樂觀的個性,讓台南人充滿了行動力和奇想。而四季分明的天氣,則讓日本人對於四週的變化察覺敏銳和善於感受。
  
   台灣人和日本人,一邊是行動和樂觀的民族,一邊則是思想和善感的民族。


    歷經了一場台南的聖戰再回到日本筑波,因為忙於論文而幾乎除了大學之外出了不門的亦竹,還是用了兩個小時,到書店買了幾本司馬遼太郎的隨筆集。這位曾寫過「台灣紀行」、和李登輝對談「台灣人的悲哀」的小說家,一直是亦竹的偶像之一。但亦竹喜歡司馬的小品集勝過其小說,亦竹對於日本史的認識,有一大部分來自司馬遼太郎的隨筆。


   把住宿處業者送的溫泉劑丟入浴槽中,在家中的溫泉裏一個人讀著司馬遼太郎的書,就是暫 時因論文所苦的亦竹最大的休息。活動力的民族台灣人,在寫文章時似乎常想著「這篇文章傳達了什麼重要意涵」、甚至是「這部書能不能賣錢」、「會不會受歡迎」。行動力當然很重要,但有時也需要像司馬遼太郎的文章這種接近和自己對話,用「思想」而不是用「邏輯」的片刻。


   希望回到台灣之後,這段時間的沈澱可以讓自己之後有更多的前進動力。讓外面嚴冬的白雪,反而成為將來內心引爆的燃料。